zhuofu6058439

没有你 良辰美景可与何人说。 Without you,who would I admire 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with.

2019-10-20

淮河,竟能分割中国?

初秋的淮河两岸处处是生机盎然,一片繁荣的景象。

1948年,在淮海战役发生之前,白崇禧向蒋介石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构想,然而国民党内讧失去抵抗的机会,在解放军迅猛的攻势下,这场战役仅耗时两个月,国军在淮河流域的势力就被彻底摧毁。

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正押解国民党官兵出战场,图by《国家人文历史》

随后,国民党放弃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失去了淮河流域的军事屏障,国民党军队在南方一溃千里,紧接着解放军在没有经历重大战役的情况下节节胜利,快速推进,并顺利解放全国。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失淮河则失天下的古训在淮海战役后再次得到验证。

淮河,图by《中国自驾地理》

淮河,在我国来说真的有如此高的地位吗?

一、一线分隔南北

我们经常说南方、北方或者南方人、北方人,但大多数人对南北方的认知都是一知半解。

不少国家的国民最喜欢将国度划分为南方、北方,并将自己归于南方人或北方人,例如150多年前的美国,这样做造成的结果不是南方嘲笑北方,便是北方揶揄南方,反而增添了不少乐趣。

150多年前的美国南北战争

大多南北分界的国家实则是由历史习惯形成的,但中国是个例外,一条横贯东西的秦岭山脉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就形成中国东部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秋色,图by范静义

公元前531年,齐国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临阵不乱,谈笑自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最后的辩论中无意间提出中国南北的差异。

在《晏子春秋》中,他这样说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南北方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豆腐脑的咸甜之争。

1997年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晏子使楚》插图,图by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古人的智慧让人钦佩,在尚不明确淮河一带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时,就已察觉出淮河南北两侧自然风貌与生活习俗上的差异。

这之后直到1908年,我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张相文才首次提出以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这是一条神奇的地理分界线,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在中国版图上,人们把气温相同的地点用线连起来,这叫做等温线。相同降水量的地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降水量线。淮河能成为分界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河道轮廓正好位于一月份0℃等温线以及年800mm等降水量线上。

不过淮河南北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主要也是阳光和雨水对气候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河的南面是亚热带,树木繁茂,四季常绿,以北为温带,树木一到秋天大多会落叶。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这是块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带,图by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橘树长在南方能获得充足的光照,所以那边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不仅如此,淮河还是小麦和水稻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而且淮河南北的人民在生活方式上也呈现出差异,古代想要过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像淮河这样一条宽大的河流,自然成了南北交流的屏障。

古淮河畔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图by淮水布衣

于是一遇到战争时期,淮河常常成为南北分裂的界线,而在太平年代,江南地区水乡河流纵横,人们出行乘船较多,北方地势平坦开阔适合驾车,所以在地处淮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淮安出现了“南船北马”的盛况。

淮安南船北马雕塑,图bytingyucanye

到了现代,四通八达的铁路纵贯南北,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的出行变得方便,尽管如此,淮河两岸仍保留着传统风俗习惯,例如北岸的村落都比较集中,南岸则多是沿河散落或依山分布,且南北地区在节日风俗上也大有不同。

位于淮河畔的美丽乡村,图by河南罗山县人民政府网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有了南北区别对待。

当时我国很不发达,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给城市居民楼集中供暖时,参考了这一划分,南方人的冬天就这样悲伤地失去了暖气。(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实在难熬!)

二、治水

其实淮河在有些时候表现出来的另一面并不是那么有趣。

公元1194年,由于金国朝政日渐腐败,以至无人修堤治水,最终酿成黄河决堤,并霸占了淮河的河床,这一世界罕见的河道侵夺事件被叫做“夺淮入海”。

(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正式通水,这标志着淮河重新拥有了独立的入海口——扁担港,使得淮河拥有了河流的完整意义,图by《中国自驾地理》)

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使得淮河下游河床淤塞,在今淮安、宿迁两市境内,诸多中小湖泊被阻塞的洪水连接起来形成面积高达2069平方公里的洪泽湖。

洪泽湖渔歌,图by淮安发布

无奈洪泽湖虽大却也装不下太多水,当湖水破堤南下,被黄河占据了入海口的淮河只能选择投奔长江,原本稳定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就此拉开泛滥近800年的序幕。

千年大计,治水为先,治淮可不仅是千年的事情,远在大禹时代就有治理淮河的典故《尚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东海。”,今天在安徽怀远县白乳泉的荆山上还立着大禹塑像。

怀远大禹塑像,图by上谷农贸小镇

大禹站在荆山顶上看淮河悠然东流,据说当年他便是在此劈山导淮,造福了华夏。

只是淮河在历史上一向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之说,其两岸成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两年,淮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良田浸没,民不聊生,在1950年的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这是当时淮河两岸的人民受灾情况,图by《苏北治淮》

当时水势凶猛,许多灾民来不及逃走,只能爬到树上躲避,甚至人蛇争树,人被毒蛇咬死,来自灾区的加急电报详细描述的种种惨状让毛主席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当即批示要求寻找根治淮河的办法,并挥笔写下: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毛主席的题字

于是在1950年11月,国家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这座淮河岸边的美丽城市成为治淮的领导中枢所在。

那年冬天的寒风中,1.6万名水利专家、科研人员及260多万民工参加了治淮工程,疏道,修堤,修水库,拦蓄洪水,来自全国的中华儿女宣泄着重整旧山河的豪情。

(7月1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视察团也突然来到皖北,紧急拨发500万公斤急救粮和500万公斤种子粮,图by《苏北治淮》)

在这之后,淮河两岸人民又再次投入二期、三期工程的战斗中,经过8个年头的不懈治理,终于在1957年冬天,极大地提高了淮河两岸防洪泄洪的能力,使得淮河重新获得直接入海通道,淮河水系渐渐趋于稳定。

三、淮河文明

淮河流域算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区,在蚌埠出土的距今7000年的“双墩遗址”里,生产生活工具上的刻划符号被称是中国文字的重要源头。

双墩遗址出土的刻划陶件,图byyangshu1218

据2001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9000多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就已经创造出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

贾湖是一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聚落里的贾湖人是中国最早的农民,图为遗址里出土的磨盘磨棒,by河南考古

而且淮河流域也是我国 豆类种植较早的地区,《淮南子》中就记述着豆类的种植时间和生长规律。

用豆类制成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用的是淮河畔八公山的泉水,制造而成的闻名遐迩、堪称中国一绝的八公山豆腐。

位于寿县北部的八公山,图by《中国自驾地理》

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众所周知,自古中原有“四渎”,“四渎者,耳为江,口为淮,眼为河,鼻为济。”,说的分别是长江、淮河、黄河、济水。

而这有佐证,那便是“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在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他的血液流成淮河,毛发长成森林,骨架形成山脉,双目生成日月。

淮源源头—桐柏山是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图为桐柏山水帘洞by龙冬飞雪

自大禹在淮河畔的涂山大会诸侯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王朝,之后经商、周、春秋战国到了秦统一六国,淮河流域文化逐渐形成“临淮自古多名士”, 淮河流域自古就是一片风云之地,是一片思想的沃土。

淮河流域示意图,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在这一片区域内,淮河流域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儒、法、道、墨学派均在此创立兴盛,其中就包括了先秦七子在内的一大批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淮河流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摇篮。

四、淮河人

从三国曹吴开始,两淮便是南北交汇集中之处,这也间接造就了淮河人的性格:憨敢,乐中,和顺,在皖北农村说一个人胆子大叫做“憨敢大”。

依托淮河灌溉的农耕平原的农业居民,他们的处事原则是:“不惹事,不怕事;被迫无奈,就会起义造反;可以做土匪,也能当大兵。”,要不然,陈胜、吴广就不会揭竿而起,朱元璋也不会做皇帝,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也不会按手印分田到户。

小岗村“生死契约”,图by微享阅读

淮河两岸也曾是“南有稻花飘香、北有麦浪滚滚。”,是赋有田园风光、宜居的鱼米之乡,当地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两岸,图bytianraise

但遗憾的是淮河流域并不缺乏灾难,尤其是中下游流域的水灾,一有灾情,老百姓便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四处逃荒要饭。

那首凤阳花鼓《凤阳歌》述说的就是人民在自然灾害之年的生活惨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只不过等到洪水退去,他们便毅然返回家乡、重建家园,这塑就了淮河人乐观中庸的价值观。

人民食宿无依,农村生产遭受严重摧残,图by《苏北治淮》

自古以来,由于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主要是农业,所以人们都是靠天吃饭,他们祈祷风调雨顺只能说是尽人事以听天命。

淮河南岸的罗山县万亩生态茶园,图by罗山县人民政府网

这种对于大自然的依赖,也决定了在人们心目中“天”的神圣地位,想要生存就只能“因任自然”,因此,对外顺天是必然,对内顺心是自然。

如今全长近1000公里的淮河大部分缓缓流淌在广阔的平原之上,由于多年河上、中游支流的严重污染,使其一度成为癌症等负面字眼的代名词。

但是不要忘了历史上的淮河几乎是中国的经济命脉,近代淮河下游的淮安、宿迁得益于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依然属于经济重镇,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之后,两淮兴说不定能造就中国的全面复兴。

参考资料:

1.唐一华.淮河流域文化;

2.陈露.淮河文化精神代代传承——读《淮河文化读本》有感.《淮河晨报》2018第19版;

3.李延尧.一条淮河分南北.《学与玩》2018第7期;

4.文张琪悦.淮河文明与淮河人的文化气质.《小康生活(文明风)》2018年第9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全文链接 23热度 

评论(12)
热度(2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zhuofu6058439 | Powered by LOFTER